首页

国产sm调教男奴在线观看

时间:2025-05-24 04:08:17 作者:多国留学生长春探访“中国智造” 赞既高效率又高颜值 浏览量:43622

  中新社兰州3月17日电 题:尘封千年的丝路简牍记载了什么?

  ——专访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、研究馆员肖从礼

 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

  西北边塞出土的数万枚汉简内容丰富,是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“百科全书”。被誉为“汉简故乡”的甘肃,有哪些“藏在深闺人未识”的简牍文物?这些尘封千年的丝路简牍记载了什么?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、研究馆员肖从礼近日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,作出解读。

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  中新社记者:甘肃简牍中有哪些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记载与故事?

  肖从礼:纸张未发明前,简牍是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。一般来说,竹制的称为“简”,木制的称为“牍”。古人因地制宜,南方地区盛产竹,故简牍多为竹质,西北地区就多取材松、胡杨和红柳等。

  敦煌悬泉汉简、敦煌马圈湾汉简、居延汉简、肩水金关汉简、天水放马滩秦简、地湾汉简……20世纪以来,甘肃先后出土秦、汉、晋、唐、西夏五个时期的简牍6万多枚。其中,汉简占全国出土汉简的半数以上。

  这些简文生动记载了两千年前汉代河西边塞的屯戍劳作、衣食住行、思乡之情、畜牧耕种、递送文书、社祭腊祭、使者往来、诏书律令等,如汉代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文书、边塞私人书信、官方驿站接待记录等。

  这些汉简既是2000年前丝绸之路上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,又是秦汉时期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科技、文化、历史、地理的第一手资料,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。其中所载的历史细节,比如解忧公主的家国情怀、戍边士卒生活生产、百姓柴米油盐的烦恼事等,既有历史深度,更显历史温度。

2022年3月10日,甘肃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。王斌银 摄

  敦煌悬泉置出土有一件汉简《龟兹王夫妇在悬泉》。其中记载,公元前65年,龟兹王和夫人在悬泉置得到了汉王朝的高规格接待。悬泉置为龟兹王夫妇专门准备了相应的坐卧生活用品。在堂上放置有八尺卧床,床上有青黑色帷。除此以外,在传舍门内供人坐用的床亦张帷,专供贵宾使用。龟兹王夫人是解忧公主的长女,有汉家血脉,沿途驿置为龟兹王夫妇提供了最好的接待。

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、研究馆员肖从礼讲述解忧公主的西域故事。李亚龙 摄

  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,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。“年老思土,愿得归骸骨,葬汉地。”汉宣帝甘露二年(公元前52年),解忧公主向汉宣帝上书请求返回长安,这封密信在当年二月进至敦煌,后传至万年驿。据《汉书》记载,天子见信后“闵而迎之”。

  悬泉汉简显示,次年九月,解忧公主带着亲信,由龙勒入敦煌。汉朝廷在此前已下令高规格接待,整个敦煌对此事非常重视,悬泉置官员在地上铺满了贵重的毯子,几公里外,接待者就列在道路两边守候。

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、研究馆员肖从礼讲述龟兹王夫人在敦煌悬泉置的历史记载。李亚龙 摄

  诸如以上的简文记载还有很多,无一不体现汉王朝对与西域交流交往的重视和温情。

  中新社记者:通过纷繁的丝路简牍记载,如何窥见汉王朝对丝绸之路畅通的保障?

  肖从礼:其实回到两千多年前,古丝绸之路的道路交通是非常危险的,要在如此漫漫旅途中保障东西方往来,需要朝廷进行大量的投入和保障。通过汉简记载可知,汉王朝需要提供大量的粮食储备和相关生活及出行物资,并开展相应的管理。

出土于敦煌悬泉置的《鼓令册》,主要记载招待官员、使者往来。李亚龙 摄 出土于敦煌悬泉置的《鼓令册》,主要记载招待官员、使者往来。李亚龙 摄

  敦煌悬泉置出土的一枚《里程简》,详细记载了从武威郡到敦煌郡沿途各驿置之间的里程,它和另一枚在居延地区出土的《里程简》互为补充,两者完整记录了从京城长安到敦煌的路线、里程以及沿途经过地区,共同勾勒出完整的丝绸之路东段路线图。

  相较于只言片语的史料记载,这两枚汉简详细记载了汉代丝绸之路官方设置的驿置站点,也就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丝绸之路不是一条随便走的路,而是一条由朝廷提供保障的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往之路。沿途设置的驿置站点,就相当于今天高速公路沿途的服务区,这才保证了东来西往的各国使团有食宿和出行的保障。

  在丝绸之路上设置类似悬泉置等众多驿站,一开始主要还是为保障各国之间的官方往来,因而并非人人都能入住,需要带着官方授发的“介绍信”才能入住停留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上记载的是西域诸国,汉简中也有不少关于西域多国的国王或使团停留的记载。

  中新社记者:通过多年发掘研究,如何让“冷门绝学”简牍学走近大众?

  肖从礼:与敦煌学一样,简牍学从一开始就是一门国际性显学。甘肃自1907年以来,发现了数量众多、内容丰富的简牍,未来还可能会有重大发现。但多年来,甘肃简牍一直处于“有馆无舍”的困境,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只能沉睡在库房。

2023年9月,历时四年建设的甘肃简牍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,观众参观展出的放马滩秦简。九美旦增 摄

  2023年9月,甘肃简牍博物馆开馆,超过5万件(组)馆藏文物终于能够与观众见面。作为目前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,我们通过“简牍时代”“丝路见证”“边塞生活”“简牍书法”四大基本陈列,对甘肃30多批次简牍的出土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。

  通过丰富的展陈形式,展览清晰地反映了汉代中原王朝对西域三十六国有效管控,以及汉朝廷和三十六国交流往来的历史渊源。通过简牍文献展现真实故事,还原官员、士卒以及普通民众工作、生产和生活的场景,反映当时边塞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简牍所体现的中国书法发展的源流和成就,还将带领观众深入了解秦汉简牍书法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,再现丝绸之路的简墨风貌。

敦煌悬泉置出土的壁书《四时月令召条》,是目前所见中国最完整的汉代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文书。甘肃简牍博物馆 供图 甘肃简牍博物馆所展陈关于四时禁令的汉简。李亚龙 摄

  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千余件中国国家一级文物,对研究秦汉历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。近年来,我们专注于简牍的整理、出版和研究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《肩水金关汉简》《地湾汉简》《玉门关汉简》《甘肃秦汉简牍集释》等简牍文字整理成果的出版,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最新的第一手资料。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平台汇聚更多专家学者,不断破译简牍中的文化密码。

  受访者简介:

肖从礼。李亚龙 摄

  肖从礼,甘肃简牍博物馆研究馆员,整理研究部主任,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,研究方向为简牍学及先秦秦汉史。近年来一直从事馆藏汉简的整理研究工作,出版有《居延新简集释(五)》(2016年)等专著。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悬泉汉简整理研究”子课题“悬泉汉简与汉代河西社会”负责人,中国国家社科基金“地湾汉简整理与研究”(2018年)项目负责人。

【编辑:曹子健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“无人驾驶出租”

在“世界屋脊”西藏,海拔5000多米的阿里地区,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古籍普查的地市级行政单位。西藏古籍保护中心协助阿里地区成立了8个古籍普查队伍和1个督察队伍,历时6个月,完成了全地区75个古籍收藏单位和20位私人收藏者的普查工作,共普查登记2000余函古籍,其中305函古籍入选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。

AI眼中的中国|巴黎奥运会开幕后首个比赛日,中国体育代表团高光时刻

“这段时期中国外交可谓‘春潮涌动、春意盎然’。”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“中国焦点面对面”专访时指出,本轮春季外交热潮覆盖“大、小、远、近”四个方向,层级颇高、看点颇多。

新势力车企销量大增 多家车企下调价格应对

提及草原,我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“风吹草低见牛羊”的美景。我国草原面积大,主要类型为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、青藏高寒草原区、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草原区、南方草地区等,但质量较好的一级、二级草原面积占比较低,同时,草原利用中依然存在超载等问题。森林对气候、土壤、水、生物多样性等都发挥着积极影响,10年来,全国累计造林10.2亿亩。但是,我国森林资源存在低产林多、优质林分少,中幼林多、成熟林少等问题,结构仍需要完善。而且,随着扩大森林面积的空间越来越小,接下来造林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。我国属于缺水型国家,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/4。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,时空分布不均,资源性缺水、工程性缺水、水质性缺水并存,水污染治理仍需久久为功。日常湖泊(水库)水质和营养状态监测、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等,也是为判断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而采取的重要手段。

美国会两院通过1.2万亿美元预算案以避免政府“关门”

上个月,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也在英伟达的日本技术峰会上表示,他对AI机器人充满热情,并认为AI医疗时代一定会到来。“未来每个人可能都需要一个量身定制的机器人,它就像是人的第二个身体,能看到你,和你对话,照料你的日常生活。”孙正义说道。

2024广州马拉松开跑 海内外2.6万名选手竞速

岛内有舆论指大陆游客急速减少造成来台旅客人数暴跌,两岸关系紧绷直接影响国际旅客来台意愿,陈斌华表示,事实证明,“台独”即“台毒”,搞“台独”就没有台海和平,台湾也不会有发展。他说,只要民进党当局取消“禁团令”,撤除对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合作的阻挠禁限,将在恢复大陆居民赴马祖、金门旅游的基础上,研究进一步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旅游,加强两岸旅游业交流合作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